春水

谢谢你来见我

当他不存在,专心做自己的事。

II. 实践篇Sadhana-Pada
II.1. 合一的实践:自修、自学、顺从自然本我纯精神。
II.2. 目的:减少障碍,达到合神之目的。
II.3. 障碍:无知、我见、迷恋、烦恼、固执。
II.4. 无知:无知是其它障碍的温床,无论是沉睡的、轻微的、断续的、活化的。
II.5. 无知:把非永恒的、不纯洁的、痛苦的、非真我的,当做永恒的、纯洁的、愉快的、真我的。
II.6. 我见:把自己的感官力,当做自己的意识力。
II.7. 迷恋:沉溺于享乐。
II.8. 烦恼:来源于痛苦。
II.9. 固执:沉浸于个人倾向,甚至在智者那里,也根深蒂固。
II.10. 这些障碍还在精微阶段时,可用反向溯源来消除。
II.11. 这些障碍已在活跃阶段时,可用凝神来消除。
II.12. 每个行为(业力),(在潜意识中)储藏为障碍的根源,在今生后世被体验。(业力的定义)
II.13. 储藏的根源,发芽结果为:生命的形态、寿命、经历。
II.14. 善行或恶行,分别产生乐果或苦果。
II.15. 变化产生苦,潜意识习惯产生苦,事物基本特性之变化的对立性也会产生苦。由此,有分别心者,视一切为苦。
II.16. 还未到来的苦是可以避免的。
II.17. 见者与所见的结合,乃痛苦的原因,但可避免。
II.18. 所见:其个性=知性+变性+惯性,其构成=元素+感官,其目的=体验+解脱。
II.19. 事物基本特性的阶段:特定的、非特定的、有分别的、无分别的。
II.20. 见者只是能见力,虽然纯粹,但要透过思想来见。
II.21. 所见,仅为见者而存在。
II.22. 对于目标达成者,所见已不存在,但对其他人的常识来说,所见依然存在。
II.23. 拥有者和被拥有者的结合,是能够获知两者的本性和力量的原因。
II.24. 这个结合却是源自无知。
II.25. 消除无知,则可消除结合。由此,见者可得:解脱。
II.26. 消除的方法:持续稳定的辨识能力。
II.27. 这个辨识智慧通过七重分支,到达最后一重。
II.28. 通过合一各分支的实践,不纯逐渐减少,知识之光将照亮辨识能力。
II.29. 合一的八个分支:外律、内律、调身、调息、制感、凝神、入神、合神。
II.30. ①外律:不伤害、诚实、不偷盗、不纵欲、不贪婪。
II.31. 这些是普遍的伟大誓约,不限于生命的形态、空间、时间或场合。
II.32. ②内律:净化、知足、自省、自学、顺从自然。
II.33. 不伤害:如有负面思想扰乱时,培养反向思想来中和。
II.34. 负面思想:如暴力等,无论是去实行、去煽动、去认同。它们源于贪婪、愤怒、妄想,程度或弱、或中、或强,结果是无尽的无知和苦痛。因此,要培养反向思想。
II.35. 建立不伤害的思想,便会放弃这些敌意的出现。
II.36. 诚实:行为可得享果实。
II.37. 不偷盗:一切珍宝将接近。
II.38. 不纵欲:精力可得旺盛。
II.39. 不贪婪:可得轮回原因的知识。
II.40. 净化身体:使人不再依恋自身肢体,亦不再依恋他人肢体。
II.41. 净化心灵:带来心明、欢喜、神凝、感官易控,以及认清自性的能力。
II.42. 知足:可产生最大的快乐。
II.43. 自省:去除不纯,身体和感官可得完美。
II.44. 自学:与所望之神性相连通。
II.45. 顺从自然:顺从自然本我纯精神,亦可得完美与合神。
II.46. ③调身:姿势安稳舒适。
II.47. 放松着力点,合体于无限。
II.48. 由此,超越二元对立性的干扰。
II.49. ④调息:调身稳定之后,调节呼吸的出入。
II.50. 或出、或入、或停(三种):观察它们的方向、长短、频率。逐渐长缓、细微。
II.51. 第四种:超越呼吸出入的现象。
II.52. 由此:智慧之光的遮盖被消除。
II.53. 由此,意识适合凝神。
II.54. ⑤制感:意识脱离对象,感官也由此脱离对象。
II.55. 由此,可得感官的最高顺从。

评论